当前位置:首页 > 观点评论
创新人才评价机制
作者:王金良、周永强  来源:交汇点  发布时间:2021-05-31  点击量:11145 小字号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创新人才评价机制,建立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形成并实施有利于科技人才潜心研究和创新的评价制度。做好新时代人才评价工作,需要准确理解把握人才评价的新特点,创新评价机制。

坚持公平合理,让人才评价回归本位。当前“外来的和尚好念经”、“以帽子论英雄”的现象还不同程度存在。有的在生活保障、职称评定和经费支持等方面给予引进人才更多的优惠,“请来女婿、气走儿子”的现象时有发生。有的以人才称号作为“永久牌”标签,对一部分“无帽子”的人才以“有色眼镜”看待,影响了他们创新创业的积极性。粗放的人才评价机制无法精准评价人才、激励人才。坚持“英雄不问出处,谁有本事谁揭榜”,淡化固有标签,深入实施人才评价体制机制改革,构建公正合理的人才评价环境,让真正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人才能够脱颖而出、挑起大梁。

坚持多元评价,让人才评价靶向定标。“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社会各行各业都有人才,千人千面,各具差异,人才评价不能简单化、公式化,只用“一把尺子”进行衡量。分门别类精细制定评价指标体系,逐步实现对各领域人才评价的全覆盖,让不同职业、不同岗位、不同层次的人才都能准确找到标准定位。人才有几分“成色”,也不能一家说了算,应注重从专业领域入手,积极吸纳科技类社会组织、行业协会和专业机构等第三方参与人才评价。注重听取同行专家、服务对象、业内专业人士的意见,在“众口如一”中精准评价人才,最大限度激发和释放人才创新创业活力。

坚持市场导向,让人才评价权责明晰。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作为最重要的市场主体,企业了解得更清楚。需着力破除行政对人才评价工作的过度干预,按照“谁用人、谁评价、谁发证、谁负责”的原则,将评价、使用和激励的“指挥棒”更多地交给用人单位,提高企业人才评价话语权、人才使用自主权。大力推进高层次人才市场化招引、社会化开发,充分发挥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构建“政府搭台”、“机构荐才”、“企业选才”的良性生态,让企业等市场主体在“搅动”人才发展的“一池春水”中当主角,努力形成“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当其时”的生动局面。

(苏州市吴江区委组织部王金良、周永强)

友情链接


Copyright (C) 2007-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05034837号 版权所有:中国共产党苏州市委员会组织部 技术支持:苏报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