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快讯
江苏自贸区苏州片区:改革“试验田”结出累累“创新果”
作者:孟旭 王俊杰  来源:新华日报  发布时间:2021-09-03  点击量:3436 小字号

通过海外舱单电子发送云系统可直接“关联”海关平台,企业只需一次性提交进出口货运信息,无需人工反复发送和确认。江苏自贸区苏州片区打造的这条“跨境海运数据通道”将原先1天才能完成的舱单发送过程缩短至几分钟,既高效又准确。

挂牌两周年之际,苏州自贸片区交出优异答卷,制度创新成果“打造跨境海运数据通道助力‘智慧物流’”,是其中的精彩一笔。

改革“试验田”结出累累“创新果”,这背后,是苏州自贸片区两年来一刻不停抓发展谋创新的“积厚成势”。自2019年9月挂牌以来,片区牢牢把握“打造开放型经济发展先行区、实体经济创新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的战略定位,担负起“探路、引领、突围”的使命,以解放思想为引领,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加速发展成为全国制度创新最活跃、开放底色最鲜明、产业优势最突出、创新动能最强劲、营商环境最优越的自贸片区之一。

更高层次推进改革创新

为全国全省解决共性问题探路

“服贸通”中新数据专线,率先实现跨境数据安全高效交互,提升企业跨境协同研发的能力和效率;“双清单”《政府采购文件编制指导意见》,首创“正面清单+负面清单”编写模式,在公开预算、采购文件的获取方式上接轨RCEP、CPTPP等国际标准;长三角一体化布控查验协同试点,创新特殊物品快速通关的协同查验机制,解决了特殊物品在口岸海关按照一般物品查验导致货质损失的问题……日前,苏州自贸片区发布2021年度制度创新十佳案例。

“这是由德勤中国邀请全国自贸区领域的知名专家组成评审团,通过专题评选、现场答辩等方式,从105个案例中层层遴选出来的。”德勤中国华东区主管合伙人卢莹说。制度创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让政府更好地为企业和个人服务,解决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关证一链通”是十佳案例之一,由苏州市司法局、苏州工业园区海关、苏州自贸片区综合协调局共同推出,旨在运用区块链技术,解决加工贸易企业保税货物销毁处置的难题,实现保税货物销毁处置申请“链上跑”、销毁过程“链上存”、公证证书“链上出”。去年12月,全国首个“关证一链通”保税货物公证辅助销毁处置试点落地友达光电(苏州)有限公司。公司总经理郭振明说,得益于这项制度,公司在不良品处理环节每年可节省超300万元。

数据显示,苏州自贸片区已累计形成全国全省领先的制度创新成果100余项,其中4项获评国务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最佳实践案例”,25项在全省示范推广,47项在19家联动创新区复制推广。

“生物医药企业在研发过程中可能会用到国外生产的医疗器械,但过去,部分国外医疗器械因未在国内注册而无法进口,‘进口研发(测试)用未注册医疗器械分级管理’模式解决了这一难题,为企业打通了研发供应链。”苏州药明康德新药开发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去年10月,吴中开发区复制了苏州自贸片区的这项创新制度,药明康德第一个发起业务申请、完成首单产品备案流程。

作为改革开放和国际合作的“试验田”,苏州工业园区自成立起就承担着为全省乃至全国发展探路的使命。因此,以苏州工业园区作为发展承载地的苏州自贸片区,不仅要解决自身遇到的问题,更要为国家层面上解决共性问题探索路径。

两年来,从“地方全口径服务贸易统计方法”,到“跨境海运数据通道”,再到“长三角一体化特殊物品风评结果互认试点”……自贸区制度创新亮点密集涌现,赋予“园区经验”更加丰富的内涵,并源源不断地向外辐射。今年年内,片区还将落实“56+N”改革创新任务,探索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经验。

更大力度推进产业升级

紧盯产业链攻关制度性障碍

凭借“高端仿制药及复杂制剂开发”“心血管疾病精准诊断与治疗”等67项授权专利,苏州自贸片区8家生物医药企业平均融资400-700万元。“生物医药产业投资周期长、风险高,很多企业在发展初期融资压力很大。知识产权证券化的方式,解决了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窄、成本高的痛点。”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相关负责人说。

今年5月,国务院服务贸易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面向全国推出第三批16个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最佳实践案例”,“知识产权证券化助推生物医药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榜上有名。

生物医药是苏州工业园区重点打造的“一号产业”,产业产值连续多年保持20%以上增长,2020年突破千亿大关。在最新的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竞争力排名中,园区产业竞争力、人才竞争力均位居第一。自挂牌以来,苏州自贸片区把推动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作为重中之重,紧盯产业链上的每一个环节,集中攻关制度性障碍。

为了提高境外上市生物医药企业资本跨境收支的便利性,苏州自贸片区在国内率先实施了首个综合解决方案。信达生物是苏州自贸片区首家在港交所上市的生物医药企业,其资金投入主要依靠境外上市母公司的支持。在企业面临外债额度全部用完的困境时,苏州自贸片区第一时间回应企业呼声,协调相关部门新批6亿美元外债额度,满足了企业未来几年的研发支出及工程产线建设需要。资本项下区块链便利化业务推出后,企业无需事前提交审核材料,凭支付指令就可在银行直接进行支付。

在“家境殷实”的制造业领域,苏州自贸片区同样新招迭出。去年1月起,苏州自贸片区选择集成电路产业作为试点领域,在全国率先开展高端制造全产业链保税模式改革,即对产业链中关联度较高的多家企业实施整体监管、全程保税、便利流转,从“点式”管理升级为“链式”管理。

矽品科技(苏州)有限公司2001年成立于苏州工业园区,是该政策的试点企业之一。公司总经理徐明栋说,参加试点后,公司和关联企业之间的保税货物能够自由流通,部分业务还可以申请免于办理担保手续,不仅降低了公司的时间、资金成本,也增强了产业链的集群效应。

今年3月,苏州自贸片区成为继海南自贸港之后,第二个获国家支持发展新型离岸国际贸易的地区。为了把握这一发展机遇,片区发布“新型国际贸易创新发展政策红包”,鼓励扶持企业开展新型离岸国际贸易业务,鼓励银行机构围绕提升新型离岸国际贸易展业能力加大资源、人力、技术的投入,对推动新型离岸国际贸易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高端服务业人才纳入“金鸡湖人才计划”给予表彰。今年以来,新型离岸国际贸易业务规模同比增长180%。当前,依托全国首个获批开发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外汇监测服务系统,苏州自贸片区正在升级打造全国首个新型离岸国际贸易综合服务平台。

自贸红利赋能产业发展,据统计,今年上半年,苏州工业园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45亿元,同比增长15.4%;进出口总额518亿美元,增长19%;实际利用外资13亿美元,保持历史高位。

更高标准优化营商环境

让企业人才更具获得感

在苏州自贸片区,办理食品经营许可证,最快只要15分钟。上海星巴克咖啡经营有限公司苏州龙湖星湖街店最先享受到了这种便利——企业负责人提交申请书、签下告知承诺书,就轻松拿到了苏州首张餐饮服务类告知承诺制食品经营许可证。苏州工业园区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说,这是因为,苏州自贸片区一网通办审批平台内嵌了企业信用信息查询功能,工作人员可根据企业信用信息,对信用良好的企业加快审批。

今年起,苏州自贸片区推出“审批监管执法信用”闭环管理模式,创造性地将审批、监管、执法、信用结合起来,厘清了部门权责边界,提高了企业办事效率。未来,“15分钟拿证”的便利将越来越多,片区营商环境将越来越优。

自挂牌以来,苏州自贸片区就设定了建设“综合营商环境最优、比较优势最强的一流自贸试验区”的目标,主动对标国际国内最高水平。

今年2月,新加坡国际仲裁中心苏州工作委员会、新加坡国际调解中心苏州工作委员在苏州自贸片区揭牌,将与片区分享关于国际仲裁、调解最新发展的信息和经验,商议现存及潜在的合作渠道,并依法开展研讨会、研习班等活动。去年11月,苏州国际商事法庭落地苏州自贸片区,这是全国首个在地方法院设立的国际商事法庭,目前已先后推出视频见证在线委托、智慧审判模式等创新举措,受理案件700余件。

苏州工业园区法院党组书记、院长赵新华说,深入推进法治建设是苏州自贸片区先行先试的重要使命,司法机关要以园区建设“双一流一中心”为契机,努力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为自贸区发展贡献司法力量。

良好的营商环境,引来了企业,留住了人才。作为“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十大城市”之一,苏州常住外籍人口超过2万人,其中约一半在苏州工业园区。聚焦外国人才出入境和工作生活便利化,今年2月,苏州自贸片区围绕人才引进、居留、评价、激励、保障等内容,集中发布了长三角外国高端人才互认、国际职业资格比照认定等19项国内首创或领先的举措,为片区加快汇聚外国高端人才提供有力支撑。

因境外银行卡无法与国内的电子支付平台账号绑定,短期来华旅行的外籍人士无法享受到国内移动支付的便利。为解决这一问题,苏州自贸片区与苏州银行联合推出移动支付工具“Su-Pay”,专门为短期入境的外籍商旅客人提供境内移动支付通道。这一“全国首创”,以全线上审核技术突破“不见面审批”的难点,解决了外籍人士开户身份核验和线上开户的堵点,自今年5月推出后,受到市场积极反馈。截至目前,苏州自贸片区集聚外国人才近4000人,人才总量突破45万人。

根据国际知名咨询机构发布的研究报告,园区营商环境模拟排名列全球第25位。数字是最有力的说明,两年来,苏州自贸片区直接带动新设外资项目630个,增资项目294个,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70%以上;新增科技项目2159个,其中三大新兴产业项目占比81%;新增海外创新中心10家;省级以上独角兽及潜在独角兽企业达到73家,各级瞪羚及瞪羚培育企业达到512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突破1800家。

本版撰稿 孟旭 王俊杰

本版图片提供 袁轩

友情链接


Copyright (C) 2007-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05034837号 版权所有:中国共产党苏州市委员会组织部 技术支持:苏报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