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快讯
吴江:携手上海青浦区与浙江嘉善县 探索一体化发展人社合作创新
作者:王英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发布时间:2021-10-21  点击量:3576 小字号

2019年以来,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人社局主动对接上海,深化与上海青浦区、浙江嘉善县协同发展,努力完善人才互认互准制度、促进人力资源优化配置、推动社会保障融合衔接、推进劳动关系一体发展,在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人社领域合作创新上进行了有益探索。

建立人才一体化发展体系,人尽其才汇聚发展动力

多年来,因区域人才发展不平衡及区域人才流动体制机制壁垒等原因,造成各地发生人才“争抢”。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的启动,让青吴嘉三地开始探索人才一体化运行、人才自由流动、人才跨区互认等人才合作共享新机制。

2020年9月,《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专业技术人才资格和继续教育学时互认暂行办法》出台,三地专业技术人才在沪苏浙取得的职业资格、职称、继续教育学时在示范区全部实现互认。

今年4月,首批“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学时登记证书在吴江发放,标志着示范区内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培训跨省开展、证书互认进入实施阶段。目前已有两批次来自示范区三地401名专业技术人员完成培训。

今年6月,《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机械专业高级工程师职称联合评审工作方案》正式印发,示范区机械联合高评委办公室设在吴江区。这是吴江区在高级职称评审工作中的一项重大突破,从人才引育角度巩固了吴江区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先发优势。

推进首批5名外籍高层次人才在华永久居留证申报、联手青浦和嘉善开展“智汇长三角”校园引才专场活动、举办苏州湾人才高洽会示范区专场、举行2021年“长三角名校吴江行”系列活动……今年以来,吴江区人社局积极推动建立人才一体化发展体系,努力营造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发展环境。

共建人力资源服务联盟,促进人才产业“同向发力”

因体制机制壁垒,不同城市间因社保不能互通衔接、人力资源和服务差异较大,导致就业市场仍处于相对独立的分割状态,区域间人力资源优势难以实现互补。针对这一情况,吴江联手青浦和嘉善,在求职招聘、就业创业政策共享等环节上通力协作,使跨地区人才流动变得更加顺畅。

今年9月,苏州诚诺人力资源有限公司加入“乐业吴江”就业协作联盟,推动示范区人力资源互相交融。长三角(汾湖)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计划5年内吸引100家以上企业入园,全力打造长三角人力资源服务产业新高地。

吴江携手青浦和嘉善,通过共建“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人力资源服务联盟”,引入人力资源产业合作理念,推动三地人力资源互相交融,进一步放大视野、吸引国际人才,增强区域人才集聚效应,促进人才集聚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

为鼓励和引导示范区大学生来吴创业,2020年12月8日,吴江正式发布《关于鼓励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高校毕业生在吴创业的若干意见(试行)》,面向青吴嘉三地户籍高校毕业生,将缴纳社会保险费地区要求放宽至示范区,率先突破社保限制,推出了示范区高校毕业生创业优惠政策。

为进一步加大示范区创业扶持力度,提升创业带动就业成效,成立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公共创业服务联盟,引入长三角地区高校优势资源,建立创业导师库,指导高校毕业生创新创业。 

吴江还通过举行创业大赛来推动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示范区公共创业服务联盟建立一周年暨“创响吴江”全民创新创业大赛将在吴江举办,以大赛为契机,充分发挥联盟服务实效,树立创业领域协同发展典范。 

“异地同城”更进一步,为示范区创造更高品质生活

围绕民生实事,吴江携手青浦和嘉善,让示范区“异地同城”生活模式更进一步。

今年8月20日,吴江区第一例赴上海市定点机构康复的病例廖某出院,这是沪苏同城工伤康复合作以来的第一位受益者。廖某是一名企业操作工,今年5月28日在工作中受到机械事故伤害,导致胸腰背部、右肩部外伤及多处挫伤,专家评估,廖某需要康复治疗。考虑到就近原则和上海优质的医疗康复资源,廖某申请到上海进行工伤康复治疗。经过一个周期的康复治疗,廖某的伤情得到有效好转。

“异地同城”,除了解民生之忧,更要谋民生之利。 

今年3月,吴江区人社局会同区公安局发出首张长三角地区人才到吴江申请人才落户的“电子准迁证”。凭这张“电子准迁证”,江浙沪及安徽合肥的人才落户吴江不需要再在迁入、迁出地间来回奔波,实现了“一地受理、网上迁移”。

“现在的政策真是越来越便民了。从浙江迁到吴江不用来回跑,这效率太高了!”获得首张跨省“电子准迁证”的浙江台州人吴先生说。

率先在示范区内让社会保障卡为载体的公共交通“一卡通”成为现实;实现示范区内养老保险关系依托人社部平台无障碍转移;示范区联动巡回仲裁庭正式启动,劳动保障监察联动机制建立……在一体化示范区建设中,吴江正努力用一项项创新成果,当好示范区建设的江苏窗口、苏州窗口。

友情链接


Copyright (C) 2007-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05034837号 版权所有:中国共产党苏州市委员会组织部 技术支持:苏报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