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潮儿当以“开顶风船”的气魄敢为人先。赶海时,弄潮儿总是时刻关注海面的起伏波动,在潮汐交替间率先出海,与海浪共舞、与潮涌争锋,只为揽尽大自然的富饶馈赠。事不凝滞,理贵变通。当下,我国人工智能技术层出不穷、数字孪生应用多点开花,站在时代变革的潮头,如果只顾“吃老本”而不去“拓新业”,只顾“唱旧歌”而不去“填新词”,难免会陷入故步自封、停滞不前的窘迫境地。党员干部要坚决摒弃“守”的惰性思维和“怕”的畏难心理,以“敢为天下先”的勇气争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主动学习新知识、吸纳新理念、掌握新方法,不断破除思想上的藩篱、摆脱路径上的依赖,以创新性的思维和务实性的举措精准“接招”、从容“应招”,引领各项事业打开新局面、取得新进展。
弄潮儿当以“中流击水”的斗志攻坚克难。面对汹涌的海浪和未知的海况,弄潮儿总是毫无畏惧,凭借冷静的头脑和娴熟的技巧,在风浪与礁石间一次次化险为夷。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对广大党员干部而言,前行的道路上有“崎岖泥泞”,也有“激流险滩”,倘若看见挑战就“闭闭眼”、听见问题就“捂捂耳”、面对责任就“甩甩手”,是无法突破困境、无法取得进步的。越是艰难,越要逆水行舟;越是危急,越要稳若磐石。要不断涵养“乱云飞渡仍从容”的定力,敢于在困难面前“逞英雄”,主动投身乡村振兴“主战场”、产业发展“最前沿”、基层治理“第一线”,在吃劲岗位上摔摔跤、艰难任务中碰碰壁、复杂局势里绕绕弯,练就一番“拿得出手、立得住脚”的真本领。
弄潮儿当以“扬帆奋进”的劲头只争朝夕。为了赶在涨潮前赢得最大收获,弄潮儿常常于黎明时分便奔赴海边,在每一次弯腰、每一次捕捞中与时间赛跑。这种争分夺秒、全力以赴的精神,恰恰是党员干部应当展现的奋斗姿态。现实中,少数同志遇事仍然存在“等”上级意见、“拖”最后期限、“推”棘手任务等现象,常常是上面不问就“按兵不动”、下面不催就“稳坐钓鱼台”,这种行为看似是捡了眼前轻松的“芝麻”,实则是丢了长远发展的“西瓜”。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意识,坚决把每一天当作攻坚日、把每一刻当作冲刺时、把每一秒当作决胜点,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把发展的事办快、把民生的事办实、把长远的事办好,真正使“事不过夜、案无积卷”成为一种工作常态和行动自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