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诺何止千金!为了55年前的誓言,年近80的常德盛老书记…
 来源:交汇点 2021-02-25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领导干部要把深入改进党的作风与加强党性修养结合起来,自觉讲诚信、懂规矩、守纪律,襟怀坦白、言行一致,心存敬畏、手握戒尺,对党忠诚老实,对群众忠诚老实,做到台上台下一种表现,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越界不越轨。

2月23日,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制作的特别节目《平“语”近人——习近平喜欢的典故》(第二季)第六集《一言为重百金轻》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

支塘镇蒋巷村常德盛老书记

作为嘉宾亮相节目

用蒋巷村半个多世纪来的奋斗历程

生动阐释:一言为重百金轻

当晚,在蒋巷村的小礼堂内

村民们和常德盛一起观看了这期节目

谈起录制节目的感受,常德盛说:

很自豪,我这样一个农民的儿子能上这个节目,是党给予我的无上光荣。虽然节目组给我准备了提纲,但我几乎没有用,因为我说的都是我的心里话。

“我这一辈子对蒋巷村的承诺

算是超预期完成了”

半个世纪以来

全国诚实守信模范常德盛

靠着诚信赢得了大家的信赖

成为了群众的贴心人

穷不生根,富不天生

让农民一定要过上好日子

1966年,常德盛当选蒋巷大队大队长,眼前的蒋巷,土地高低不平、十年九涝,是当时全县最落后的穷困村,常德盛说:“穷不生根,富不天生,让农民一定要过上好日子。”

这是当年那个23岁的年轻共产党员

在村民面前许下的诺言

从此一诺千金,拼尽全力带领村民脱贫致富

常德盛践行诺言的第一步

是从与村民息息相关的农田开始

20世纪60年代开始,常德盛带领全村开始了长达10多年的治水改土工程,靠着一副肩膀、两只竹筐,将1200亩的低洼地全部垫高了1米。在此基础上,沤肥养田,烂泥地才成了旱涝保收的高产田。

村民们光吃饱饭还不行

还要想方设法让他们富起来

增产丰收让村民们终于脱离贫困,而要真正实现致富的承诺,则需要常德盛付出更多。上个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春风吹来,常德盛瞄准市场空白,带领全村人投身工业生产,迅速建起两条彩钢复合板生产线。

为了给产品找出路,常德盛在家当书记,出门就是推销员。1992年的一天,常德盛乘坐的载货面包车发生车祸,左眼被撞瘪,缝了28针,如今视力仅0.2。

一只损伤的眼睛,数不清的昼夜兼程

常德盛让这个在农村创办的小工厂

逐渐成为了华东地区知名的钢结构企业

随之而来的,就是蒋巷村的腾飞

如今,蒋巷村的社会总产值超过了10亿元,村民人均年收入也从1978年的206元上升到了超过5.25万元。

五十余年,弹指一挥间

村民们笑称

老常还是那个老常

蒋巷村却变了大模样

在交谈中,主持人康辉问到:回头看过去这五十几年,最让您自豪的是不是就是当年我做的这个承诺我一步一步实现了?我立的这个誓实现了?

常德盛说:

实事求是讲,我们的承诺,只有超过原来的承诺。因为我是这样子,顺风的时候拼命干,碰到逆风的时候就要拼死干。五十来年,没有节假日没有礼拜天,一步一个脚印让农民看到我们的承诺逐步变为现实,提高农民再下一步的积极性。

别人总是问我这么做是为什么

因为我是共产党员,更是农民的儿子

今年1月10日,常德盛不再担任村党委书记,任村党委第一书记。如今的常德盛,大部分时间只需要负责村里的接待工作,但是“闲不住”的他依旧每天奔波在村里的各个角落,他的心里,永远揣着村里的一草一木、每家每户。

一句话管一辈子

常德盛凭着一位中国农民最质朴的诚信情怀

凭着一个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服务的庄严承诺

用一辈子的精神去践行、去实现

他当初立下的誓言

为常德盛老书记点赞!

Copyright (C) 2007-2025 苏ICP备05034837号
版权所有:中国共产党苏州市委员会组织部
技术支持:苏报融媒
  • 首 页
  • 组织建设
    • 基层党建
    • 党员管理
      • 身边的苏州榜样
    • 政策文件
  • 干部工作
    • 干部管理
    • 干部教育
    • 干部监督
    • 政策文件
  • 人才工作
    • 人才服务
    • 政策文件
  • 公务员管理
    • 公示公告
    • 公务员招录
      • 招录公告
      • 招录政策
      • 公示
    • 新录用公务员任职定级
    • 公务员任免
    • 公务员调任
    • 公务员辞职辞退
    • 公务员工资福利
    • 公务员考核
    • 公务员奖惩
    • 公务员申诉
    • 政策文件
  • 新闻快讯
  • GO
  • 苏ICP备05034837号
    Copyright © 2007-2021

    技术支持:苏报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