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快讯
昆山:“集”具治慧 “宿”造幸福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发布时间:2024-01-18  点击量:9834 小字号

集宿区区别于传统社区,是企业职工、外来务工人员及新业态、新就业群体集中居住的区域,具有流动性大、聚集性强等特点。江苏省昆山市外来务工人员和新市民多,全市共有较大规模集宿区373个,可容纳47.3万人居住,管理模式开放、外来人口集中、服务需求多样、人员流动较快,成为基层治理的难点堵点。近些年来,为破解集宿区治理难点,昆山市坚持党建引领,创新管理模式、织密治理网格、优化数智服务,进一步提升集宿区治理能效和服务水平,着力推动集宿区社区规范化发展。

五位一体 创新区域管理模式

“年底到了,员工薪资问题得重点关注”“最近有一批新招募的员工,他们提出的问题记得及时收集”“宿舍和餐厅安全指导安排在这周举行”……在昆山市巴城镇梧桐社区,社区党支部书记薛庆正有条不紊地安排着集宿区的各项工作。

作为昆山市首个集宿区社区,梧桐社区辖区面积1.6平方公里。区内企业60家,员工人数2.8万人,包含立臻、巨立电梯、恒铭达等企业自建自管宿舍区10处。为整合各类人员信息,加强人员分类管理,梧桐社区党支部研发社会化管理系统,以房屋为基础建立网格地图,完善流动人口信息登记,实现“以房管人、人房关联”的有机结合。创新“1+5+7+10+X”社区服务模式,以社区为基础,打造5个党群服务点,成立7支特色服务团队,建设10个网格,不断丰富完善更多“一站式”生活场景。

梧桐社区的管理架构与模式是昆山党建引领集宿区社区化管理的一次成功尝试。2022年,昆山出台《关于党建引领集宿区治理的实施意见》,立足组织覆盖、堡垒作用、队伍建设、载体培育、品牌塑造五个方面,健全完善党建引领集宿区治理“五位一体”工作框架,通过建立一个齐抓共管的工作架构、筑牢一座坚强有力的战斗堡垒、锻造一支先锋模范的党群队伍、创设一批丰富多样的服务载体、形成一套健全完善的工作机制,细化16条重点工作举措,积极探索集宿区社区化管理新路径,推动党建工作与集宿区治理深度融合发展。截至2023年底,全市打造高标准、示范型集宿区24个。

多方共建共享增强网格治理效能

几天前,昆山高新区邻里中心迎来50多位“新家人”。他们来自河南省漯河市,是昆山柏特电子新招录的员工,看到环境优美的新家,大家都很愉悦。作为重点企业配套集宿区,邻里中心高标准建设党群服务点,联合辖区社区党组织以及丘钛微电子、泽璟制药、能讯半导体等重点企业成立邻里中心“大党委”,引入法律咨询、心理引导、培训教育等服务项目,推动各方活动共办、资源共享。

昆山坚持党建引领,基层建“网”,管理入“格”,在全市373个集宿区全面推行“网格化治理”。以集宿区楼栋或楼层为单位划分网格、微网格,形成“集宿—网格—微网格”三级组织架构。坚持政企联动、多元共治,建立集宿区管理“大党委”组织架构,发动属地区域党组织、集宿区产权单位、委托运营单位、物业管理单位、入驻企业代表、入住职工代表等共建联合管理委员会,统筹治理资源,形成治理合力。系统推进基层治理“根系工程”,加强“红管先锋”建设,依托社会治理一体化综合指挥平台,建立健全党建引领“网格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推动综治、警务、消防等部门联动进网格全覆盖,让各方治理要素在网格内集成发力,做到“小事不出格,大事不出网”。深化党建带群建,建立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选配150余名党员骨干担任网格长、楼栋长、楼层长、宿舍长等;成立“邻里帮帮团”“青春小分队”“活力志愿队”等服务队伍,在集宿区门岗、楼道等点位设立党员先锋岗、党员责任区,1500多名党员亮明身份、投身集宿区治理。

数智服务集成打造安心乐居家园

在昆山开发区龙馨家园集宿区内,垃圾不分类有“AI纠察”、高空抛物适时被抓拍、电动车进楼宇报警系统立即启动……提及居住感受,员工纷纷表示,数智化让他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安心、舒心。

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型技术,分析研判集宿区管理质态,促进数据汇聚共享、业务相互赋能、功能深度融合。依托数字门牌、智慧小区建设,建立健全入住申请、审核及退租流程,43个集宿区实现出入“有迹可循”、违规及时预警;41个集宿区配置智能门禁、移动扫码终端、智能查验闸机等前端智能设备;“鹿路通”便民服务应用总入口及时收集、处办员工各类诉求1800余条,推出跨区域、跨部门、跨行业便民服务296项。

为进一步延伸服务触角,提升集宿区人员稳定性和归属感,在数智赋能基础上,持续推进“海棠花红”党群服务体系建设,在集宿区统筹设置“开心办”社区服务驿站、集宿区“公安服务站”“24小时图书馆”“家门口的就业服务站”“青年人才驿站”、纠纷调解室、职工议事厅等平台载体、功能场室,提供“一站式”党群便民服务。同时,聚焦高频生活服务需求,积极引入餐饮、快递、金融、医疗等市场化服务;统筹社会组织、志愿团队等社会专业力量,梳理125个公益服务项目,切实增强外来务工人员和新市民群体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友情链接


Copyright (C) 2007-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05034837号 版权所有:中国共产党苏州市委员会组织部 技术支持:苏报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