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会议指出,基层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不能被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束缚手脚。各级党组织要以动真碰硬的鲜明态度,不遗余力为基层干部减负松绑,让减负成果惠及民生一线。
在找准问题上紧盯不放。基层负担重,往往源于信息沟通不畅、形式主义泛滥等问题。做好基层减负,首要之务是从根源上找问题。向下挖,多倾听基层意见,建立开放贯通的沟通渠道,定期研讨交流、梳理痛点难点,掌握好调查研究基本功,真研究问题、研究真问题,避免“拍脑袋”决策,让基层干部心无旁骛抓好主责主业。向上改,杜绝通过罗列数字体现减负效果,在解决文山会海、过度留痕等具体问题的基础上,树立全局思维,深化机构改革,理顺厘清权责,自上而下解决“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难题。
在狠抓落实上笃行不怠。基层减负重在落实、难在落实、成在落实。只有真抓实干,让基层干部减去多余束缚、担起应担之责,把事办到心坎、把题解在点上,才能确保减负措施落在实处。要落实好减负增效工作,推动基层干部轻装上阵而不减质量,将责任担当融入基层发展、群众实事之中,深入田间地头、百姓家中,既要“身入”基层,更要“心到”基层,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以实地走访代替书面调研,减台账厚度,增为民温度。同时也要落实好容错纠错工作,明晰容错、免责、减责机制细则及应用情形,给予基层干部发挥空间、试错底气,旗帜鲜明为担当者担当负责、为干事者撑腰鼓劲,更好激发基层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在长效常态上常抓不懈。基层减负不是一阵风,而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建立健全常态化的工作机制,让减负工作持续推进。一方面,要紧紧保持减负势头,坚持“当下改”与“长久立”结合,常态化通报减负的正反面典型,把减负过程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固化下来,从细微处着手,向深层次迈进,为基层工作减少阻力、增添动力。另一方面,要随时警惕新生问题,坚决贯彻“一竿子插到底”,力戒政策空转、治标不治本现象,构建快速识别、精确施策、靶向纠治机制,及时有效治理新发现的问题,切实推动基层减负成效持续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