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对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体系作出重要部署,为深化民生领域改革指明了发展方向。抓改革、促发展,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基层党员干部身在基层,为老百姓办事是最基本的工作内容,应坚持用“实”字服务人民,努力把工作抓实、步子迈实,以更多扎实成效,向群众交出一份满意“答卷”。
扑下身子察“实”情。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人民心声是改革所向。新时代以来,大到医疗、教育、户籍等重大制度改革,细到身份证异地挂失受理、婚姻登记“跨省通办”等便民服务,国家共推出2000多个改革方案,涉及经济社会各领域。把民生改革做实,持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关键是要善于从群众关注的焦点、百姓生活的难点中找准切入点。要坚持到群众和实践中去,全面了解人民所需,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努力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生改革成效怎么样,群众最有发言权。要把改革举措放到实践中去检验,让基层来评判,让群众来打分,根据群众反馈意见不断细化调优改革措施,真正把民生改革做精、做准、做到群众心坎上。
迎难而上做“实”功。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当前,改革进入深水区,不少深层次矛盾躲不开、绕不过,需要应对的风险挑战、防范化解的矛盾问题比以往更加严峻复杂。越是任务重、困难大,越要知难而进、迎难而上,敢于担当、敢作善为,动真格、敢碰硬,努力把各项民生实事落实、落细、落稳。要增强推进民生改革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细致梳理好民生清单,对群众呼声高的、条件成熟的,细化步骤抓好落实;对一时解决不了的,也要做好解释和引导工作,并积极寻找破题之策、制定工作方案,争取早日解决。有过硬本领,方能干出过硬业绩。要始终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多学服务群众工作之道,多从走访调研中汲取群众智慧,积极在实践锻炼中增强为民服务真本领,不断提升为民服务工作质效。
协同并进出“实”效。当前,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更加强烈,对教育、医疗、就业、住房、养老、文化等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整体呈现出精细化、多样化、多层次、重品质的特点。面对新形势、新特点,仅仅依靠单个领域、单个层次的改革很难奏效,必须兼顾全领域、涵盖各方面,全面发力、一体推进。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推动发展资源、服务事项、服务阵地、管理职能下沉,进一步提升基层民生服务能力,协助破解治理难题,让“党心”更加贴近“民心”。把民生事办得更“实”,还需在发挥民智民力上下功夫。要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拓展民意收集反馈渠道,调动起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把基层实践的经验做法总结提炼出来,把人民群众的创新创造推广开去,努力以强大合力推动民生改革取得实在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