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江苏要把握好挑大梁的着力点,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上打头阵,在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上勇争先。人才是第一资源,当今世界的科技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实现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归根结底要靠高水平创新人才,需要在全球范围内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苏州工业园区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一体部署,更好把人才优势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提供强劲支撑。
坚持开放创新,在营造一流人才发展平台上开新局。开放创新是苏州工业园区的鲜明底色。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苏州工业园区时强调,要继续扩大国际合作,努力打造开放创新的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园区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指示精神,坚持全球视野,对标国际一流,加快塑造高位高效的人才发展平台。深化开放创新综合试验,立足生物医药、纳米技术应用、人工智能扎实产业基础,争取纳入省级首批特色产业人才集聚区,推动国家级、省级人才政策先行先试。同时,提档升级“金鸡湖人才计划”,构建“1+4+X”政策体系架构,系统覆盖科技人才、管理人才、青年人才和社会事业人才,特惠政策加码、普惠政策扩面,凸显更加积极的政策力度、更加开放的政策广度和更加有效的政策精度。
坚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在建设战略人才队伍上开新局。人才队伍建设必须紧紧围绕国家战略和地方发展需求,分层分类、梯次建设。战略科学家是战略人才力量的重中之重,是破解“卡脖子”难题、实现自主创新的关键,我们将提升苏州实验室、“一区两中心”等高能级平台人才吸引力,强化市域协同和资源整合,集中力量攻坚式引才。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是推进科技自立自强的中坚力量,我们将健全科技领军人才支持体系,深入实施“领军登峰”人才计划和金鸡湖科技领军人才工程,围绕园区重点产业创新集群,加速集聚、重点支持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人才是人才队伍的源头活水,我们将大力实施“青春园区”人才计划,创新校园引才模式,贴合青年喜好和需求打造青年人才社区,把握现在、着眼未来,引进大批引领未来发展的青年生力军。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进程中,高技能人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将调动好高校和企业两个积极性,在联合培养上下功夫,鼓励校企共建未来技术学院、现代产业学院和专业特色学院,更大力度支持设立实训公共基地、举办技能人才赛事,解决工程技术人才培养与生产实践脱节的突出问题,构建符合园区产业发展需要的人才培育体系。
坚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在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上开新局。为人才松绑赋能是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的前提和保障。我们将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和科研规律,在流动性便利、放权式管理、贡献性奖励上构建符合国际规则的制度体系。推动人才流动“畅”,接入国际人才流动机制,重点研究出入境和停居留制度便利化改革,用好外国高端人才确认函自主审发权,加大外籍人才口岸签证推广力度,动态扩展境外(国际)职业资格证书比照认定目录,支持外籍高层次人才、顶尖科研团队申请永久居留。推动人才使用“活”,打破体制壁垒、身份障碍,探索实施院企、校企人才双聘制度,鼓励企业家兼任高校“产业教授”、高校教授担任“科技副总”,用好事业编制周转池,激发人才发展活力。推动人才评价“准”,破除“四唯”导向,构建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健全“谁用人谁评价”机制,赋予人才自主评审权或举荐认定权,推行名额制政策补贴,以人才贡献为标尺,把名额分配权充分交给用人主体。持续深化职称制度改革,为重点产业领域龙头企业争取更多职称评审自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