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繁华商圈到居民住宅区,从生产一线到科研院所,从商圈楼宇到产业载体……在苏州工业园区,基层党建在城市多元空间里落地生花。今年以来,园区不断拓宽基层党建广度和深度,把组织建在楼上、建在网格上、建在产业上,推动“园区经验”再结硕果。
围绕“园区建设到哪里,党的工作就开展到哪里”“中心聚焦到哪里,党组织作用就发挥到哪里”“群众需求在哪里,党的服务就延伸到哪里”的党建工作思路,苏州工业园区着力抓好组织、队伍、资源、数治四个方面,推动党建与基层治理、经济发展深度融合,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不断转化为治理优势、发展优势,努力探索城市基层党建最优解。
同声相应,凝聚干事创业强大合力
盛夏时节的金鸡湖北岸,绿荫掩映之中,坐落着一座自带“红色流量”的“小白楼”——苏州“园区经验”教育基地,也是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第一处办公旧址。自去年11月基地启用以来,这里成为开展党员干部初心教育的热门“打卡地”,累计接待来访团队325批次,总计近万人次。
“小白楼”内展示了这样一条来时路:1995年,中共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机关支部委员会、中共中新苏州工业园区开发有限公司支部委员会先后成立,成为园区首个机关党组织、首个中外合资企业党组织;1996年,中共苏州工业园区股份有限公司支部委员会成立,成为首个国资国企党组织;1998年,中共苏州工业园区新城花园小学支部委员会、中共三星电子(苏州)半导体有限公司支部委员会成立,成为首个学校党组织、首个外企党组织……可以说,园区的发展史,就是党建引领下园区人不断探索与实践的奋斗史。
历史的共振,引发园区广大党员接续奋斗的共鸣。“今天,我们又该如何传承和丰富‘园区经验’?如何以党建凝聚干事创业的强大合力?如何激励党员干部扛起使命、奋勇争先?”同样的问题萦绕在每一个人的心头。
开发建设30余年来,园区党员队伍稳步壮大,结构持续优化,基层党组织建设更加坚强有力。截至2024年底,园区已有基层党组织2577个,党员5.6万余名。其中,“两新”组织党员、高知群体党员、中青年党员等党员群体的比例越来越高,他们活跃在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成为园区发展的中坚力量。
面向未来,新征程、新使命,更需要新担当、新作为。园区组织部门持续强化制度建设,今年先后推出党建引领社区治理三年行动计划等文件,为完善基层党建工作体系,巩固提升基层党建工作质效把稳航向。
把握当下,广大党员只有思想时时“充电”,才能为发展持续“赋能”。今年上半年,园区着力在加强党员教育管理上下功夫,持续提升党员政治素养与业务能力,把5万余名党员纳入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在近3年发展党员中,高知群体党员占比达24%;开展“流星”闪耀组织守候计划,通过“三查三找”排摸流动党员超2500名,推出流动党员“五个一”服务,建立志愿积分管理激励机制,23支“流星”志愿团队开展志愿活动近400次,有效破解流动党员查找、管理、作用发挥“三大难”。
精耕细作,拼出基层治理幸福版图
作为一座发展高度成熟的国际化现代化新城,苏州工业园区人口规模大、人员结构复杂、人口流动性强。随之而来的,是不断浮现的多元利益诉求与现实矛盾。
如何让来自天南海北的园区人共同融入园区发展大局,如何让每个群体都感受到“被需要”“有参与感”?今年,园区将“党建引领织密网格体系,汇聚合力赋能基层治理”作为基层党建书记项目,围绕“网格化管理、数字化赋能、精细化服务”,推深做实“精网微格”提升工程,推进党建网、治理网、服务网“三网融合”。
园区的“网”有多“密”,一组数据可见一斑——园区将全域划分成约1300个网格,明确网格长、网格员工作职责,做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以苏州工业园区金鸡湖街道玲珑湾社区为例,社区党委将近两万人的大社区划分成网格,全社区159名直管党员、728名在职党员、70名流动党员“扑”在网格上,常态化入户走访,广泛收集民声民意,精准回应群众关切。与群众的距离近了,基层治理自然游刃有余。比如,面对“停车难”这样的共性问题,“湾里”的方法是:“节流”“开源”双管齐下。社区制定新的车位管理方案后,仅用7天就完成了829户业主的线上投票,把沿袭20年的“世袭制”停车变成“先到先停”;在此基础上,社区党员队伍积极走访邻里党建共同体成员单位,促成车位资源错峰共享,又额外多“凑”出百余个车位。
新就业群体是基层党建的重要工作对象,“用好了”,也能成为基层治理的重要力量。服务新就业群体,园区也有“金点子”。近年来,以外卖行业党建省级工作试点为契机,园区创新实施“星骑士”党建项目。一方面,整合资源暖“新”,聚焦小哥们的实际需求和群体困境,推出短时休息有保证等“十个有”暖心项目,打造“星骑士”线上综合服务管理平台,洽谈“星骑士友好商户”,建设小哥食堂、小哥学院、“星骑士”加油站……另一方面,融入治理用“新”,把小哥走街串巷的工作特性化为优势,鼓励小哥们对“幽灵外卖”、环保卫生等问题“随手拍”并上传“星骑士”平台,助力基层治理。截至目前,经园区骑手上传并由相关单位流转处置问题4万余个。该项目获评数字中国党建项目全国二等奖。
数字赋能基层治理,越来越成为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苏州工业园区唯亭街道先行先试,采用“大数据+网格化”的运行模式,既统筹了区域内综治、城管、公安、消防等多张网,又整合了党建网格内社会保障、城市管理等多件事,还打通了园区IOC、P-OC、“一网通办”、数字城管、“12345”、智慧党建等多平台,赋予“智慧唯亭”一体化系统平台100多项功能。借着大数据、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的东风,园区向着基层治理智能化、精细化不断迈进。
乘势而上,构筑产业发展红色云梯
“苏州工业园区生物医药企业众多,生物公司也牵头建立了区域性的‘两新’党组织,希望党组织能多牵头开展交流活动,帮助我们更好地对接上下游的供应商和客户。”在最近一次产业园区企业党建调研走访中,有企业提出具体诉求,现场就得到肯定的反馈。跳出传统模式,把党组织建在产业最前沿和生产第一线,已成为园区上下的发展共识和行动自觉。
产业园区是产业发展的主阵地。基于产业集聚生态搭建组织架构的产业园区党建,是党建工作的新延伸,也是新兴领域党建的新课题。在苏州工业园区,以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苏州纳米城、苏州国际科技园三大“园中园”为代表的国企载体,一方面,担当着园内非公企业的党建“引路人”角色,为企业提供流动党员摸排、党组织组建、党员组织关系转接等党务指导,形成园区特色的“国企带三新”党建工作法;另一方面,通过组建产业园区“两新”联合党组织、立项攻坚项目等方式,三大产业园区国企党委列出“需求、资源、项目”三张清单,对着清单为企业链资源、做服务、搭平台,为企业高效赋能。
放眼整个苏州工业园区,在党组织的牵引下,政府、专业机构、科研平台、大院大所等资源被全线打通,“政产学研金服用”全链协同发展。由园区金融发展和风险防范局党总支及园区企业发展服务中心党支部牵头组建的“上市苗圃”党建共同体,就集聚了园区18家职能部门、4家行业协会,用专业高效的一站式服务,助力园区企业加快上市进程。
ESG产业是园区近两年重点发力的又一新兴产业。在园区北部的阳澄数谷,新建元城市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武星艳等一批骨干党员,操刀央地协同ESG产业发展项目推介会、打造ESG人才实训基地,推动成立ESG产业创新党建共同体,建优党群阵地矩阵,内聚合力,外链资源,持续提升产业影响力。
在园区,党员就是服务企业的“主心骨”。近年来,园区实施百家机关事业单位挂钩千家典型企业“千百行动”,建设“融驿站”15分钟党群政务服务圈,发动机关国企党员骨干成立产业项目“融易帮帮团”,组建以企业党员为主体的“政务服务体验官”队伍……全方位提升政务服务效能。
今年1月起,园区机关“一把手”带头,各职能部门、事业单位、街道、国企党员干部分别以普通群众或经营主体身份,深入开展“换位跑一次”活动,前往政务窗口、养老护理、公共出行、商圈市场、餐饮景区等重点领域,体验办事流程。针对“换位”体验中发现的问题,追根溯源、分类施策,提出优化建议700余条,解决企业、群众急难愁盼问题600余个,并以此为契机加强制度建设,目前已累计形成12项制度性成果。
锚定“建设开放创新的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目标,抓住党建这一共同的“基因密码”,苏州工业园区推动党建工作与基层治理、产业规划、技术创新、生态营造同频共振,把一个个党建共同体变成了资源共同体、幸福共同体、发展共同体,以红色引擎激活创新经济澎湃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