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深刻揭示了人才在国家发展全局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地位。近期,60位来自高科技领域、哲学社会科学领域专家和基础研究领域青年人才等齐聚渤海之滨,参加北戴河休假活动,这不仅是一场温馨的邀约,更是党和国家尊重人才的真实写照。千秋基业,人才为先。做好新时期人才工作,必须真诚关心人才、爱护人才、成就人才,让人才活水竞相涌流,不断积蓄人才资源优势、汇聚澎湃发展动能。
真心重才敬才。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从新中国成立后发出“向科学进军”的号召,到改革开放后倡导“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再到新时代以来作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的重大判断”,尊重人才始终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优良传统。当今世界的竞争,归根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谁能培养和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谁就能在全球竞争中赢得主动。要想让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关键是要从心底真正尊重人才、善待人才、理解人才、包容人才,做到在政治上充分信任、思想上主动引导、工作上创造条件、生活上关心照顾。同时,积极为人才减负松绑,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和科研规律,破除“官本位”、行政化、“唯帽子”等错误倾向和隐性壁垒,充分尊重人才的个性和创造性,赋予他们更大的科研决定权、经费支配权、资源调度权,给予城市礼遇营造尊才氛围,让人才更有荣誉感和归属感。
精心引才用才。功以才成,业由才广。近年来,我国在集成电路、人工智能、量子科技、航空航天等科技发展前沿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从“跟跑”到“并跑”甚至“领跑”,无不昭示着“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归根结底要靠高水平创新人才”这一科学论断。面对新时代新要求,要始终秉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以“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开放胸襟,积极“走出去”延伸引才触角,精准集聚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清洁能源等新质生产力发展急需的紧缺人才。坚持把用好人才作为重中之重,着力构建重大科创平台,充分发挥各级人才工程牵引作用,为优秀人才干事创业搭建广阔舞台,推动更多智力资源和创新成果落地转化。马长于奔跑,牛善于负重。要着力营造“大胆创新、勇于试错、包容多元”的宽松环境,完善揭榜挂帅、“赛马”制度,激发人才创新创业热情,进一步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
倾心爱才护才。栽好梧桐树,引得凤来栖。生活和发展环境是留住人才的关键因素,唯有打造“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方能更好留住人才。要建立健全人才全周期服务体系,落实党政领导干部联系人才工作制度,常态化开展走访慰问,及时了解掌握各类人才所思所想、所求所盼,全力解决人才在创新创业中的急难愁盼;同时,迭代升级人才服务热线、一网通办平台、金融服务体系等配套机制,推动服务模式从“保障型”向“发展型”转变,从“人才找政策”向“政策找人才”转变,为人才创新创业提供全链条支撑。聚焦人才住房、医疗保健、养老育幼等“人生大事”以及运动休闲、婚恋交友等“关键小事”,加大力度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着力打造高品质人才公寓、人才社区、青年驿站,针对性开展人才交流活动,用心用情解决人才后顾之忧,让各类人才都能够潜心干事、安心发展、舒心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