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海棠云评
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常熟 陈飘云 张啸天)
作者:常熟市委组织部 陈飘云、张啸天  来源:人民论坛网  发布时间:2025-09-22  点击量:969 小字号

近日,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在河南郑州举办,各地技能高手齐聚一堂,展开精彩角逐。技能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绝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以破立并举的勇气持续优化成长生态、拓宽从业路径,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人才和技能支撑。

破除“大水漫灌”,立产教融合新模式。技能并非与生俱来,练就精湛技艺更非一朝一夕之功。在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不断深化、技能迭代持续加速的今天,职业教育需要更加主动地与新质生产力同频共振,积极适应时代变革。一方面,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要紧跟产业升级步伐,加强校企合作,开设企业订单班、产业定制班、跨学科融合班等新型教学单元。通过常态化联合实训、“双师型”队伍共享以及产学研一体化基地共建,学生在学校就能深入体验真实的生产环境,紧跟技术迭代的脉搏。另一方面,职业教育不能止步于在校培养,要打破“一训了之”的培养局限,着力构建“阶梯式”成长通道。通过贯通大师工作室进修、技能竞赛淬炼等多元路径,推动人才从掌握基础能力向锤炼专项技能、形成创新素养逐步跨越。

破除“条条框框”,立人才评价新标尺。近年来,养老服务师、家政服务经理人等新职业不断涌现,已成为推动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的重要支撑。面对新职业的不断兴起,“戴着有色眼镜看人”“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的顽瘴痼疾要不得,人才评价体系更应以能力为导向、以实绩为依据,激活人才干事创业的“一池春水”。要坚持与时俱进,注重分门别类,遵循不同工种人才成长规律,建立科学合理、各有侧重、动态调整的评价标准,避免“一把尺子量到底”。要拿出“赛场看英雄,实践验本领”的硬核举措,将关注点、工作重心从“发论文”“数篇数”“追帽子”转向“干实事”“出实绩”“做贡献”上,把经济绩效、社会效益、成果转化等作为重要评价指标,真正让有为者有位、吃苦者吃香、优秀者优先。

解除“后顾之忧”,立匠心培育新生态。环境好,人才聚,产业兴。倘若技能人才在职业晋升中遇到“天花板”,在生活保障方面感受到“政策温差”,不仅影响人才积极性的发挥、制约其成长空间,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产业创新发展的内生动力。破解这些发展堵点,亟需将心比心构建人才服务新范式。要抓好服务保障,用政府、工会、企业共同参与的“人才服务大礼包”焐热工匠情怀,从“一张床”到“一个家”的安居保障,从子女教育“绿色通道”到医疗养老“专属礼包”,切实解决技能人才后顾之忧。更需在全社会厚植“匠星闪耀”的尊才爱才氛围,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让“精于工、匠于心、品于行”成为时代强音,激励更多人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

友情链接
Copyright (C) 2007-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05034837号 版权所有:中国共产党苏州市委员会组织部 技术支持:苏报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