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海棠云评
把治理效能转化为可感可及的生活品质(昆山 魏志强)
作者:昆山高新区党群工作部 魏志强  来源:人民论坛网  发布时间:2025-09-26  点击量:680 小字号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持续夯实基层基础,推进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当前,城市住宅小区普遍呈现人口密度大、人员类型多、服务诉求杂的特点,居民对社区服务的需求已从“够用”转向“更优”、从“被服务”到希望“能参与”转变,对物业管理精细化、社会治理现代化提出了更高要求。各级基层党组织要锚定党建引领核心抓手,以高质量红色物业管理为重要支撑,撬动高效能社区治理实践,把治理效能转化为群众可感可及的生活品质,绘就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图景。

把好组建关,激活红色引擎。组织覆盖,是破解问题的“牛鼻子”。要从理顺机制、明确权责、量化目标着手,整合住建、城管等力量,为业委会组建、履职、监督提供“一站式”指导,提升业委会(物管会)组建率。加快推动符合条件的居民小区成立党组织,对具备条件的物业企业做到党组织“应建尽建、不留空白”,深化小区党支部、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成员“双向进入”,以组织联动激活社区治理“神经末梢”。严把业委会(物管委)成员人选关,排摸发动机关在职党员,优先选派社区干部、机关在职党员任职物管会成员。通过发现培育、届中调整、实战锻炼建强带头人队伍,把善破物业难题、会做群众工作的书记选出来、派下去,实现“一子落满盘活”。以 “四方协同” 机制为牵引,做实专班运作、联席会商、清单管理,全面提升小区事务、管理与决策水平,同步推广物业融合法庭、“吹哨报到”联合执法机制等务实管用做法,构建责任明晰、协同高效、互利共享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聚焦能力关,筑牢自治根基。队伍建设是提升服务的“硬举措”。要提高准入门槛、建立从业规范,有序针对业委会(物管会)成员、物业人员等群体,开展岗前技能培训、任中履职评价,提升从业人员依法依规履职能力,推动星级服务和能力素质“双提升”。全流程规范业委会(物管会)成立、成员替补、物业公司续聘选聘工作,细化物业管理行业规范、物业服务统一标准。推广酬金制、信托制物业试点,完善物业服务量化评价体系,建立红灰榜公示晾晒机制,将评价结果与企业招投标挂钩、信用评级关联,提升物业服务透明度与业主信任度,以点带面促进物业管理水平整体跃升。强化业委会(物管会)人员梯队建设,打造人选储备库,引入奖惩、激励、晋升机制,发挥机关在职党员、退休党员干部作用。深化“微自治+微协商”实践,把治理触角延伸至最小单元,培育“帮帮团”“合伙人”等小区自治力量,搭建“三官两师一员”等专业化议事平台,以多元参与、良性互动夯实治理底座。

突出作用关,传递暖心服务。作用发挥,是检验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要建立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评价机制,开发以方便群众为目标的服务内容,创新以智慧治理为手段的工作平台,让居民遇事有人管、需求有回应、幸福有保障。在党组织引导下,健全良性竞争、合理退出机制,培育一批综合服务实力强、服务水平高的物业服务企业,发展“物业+养老”“物业+托育”等服务模式,补齐老旧小区管理服务短板,形成“解决一个、带动一片”示范效应。提质扩面智慧社区建设,推动全域用“屏”、服务上“云”、治理加“数”,重点丰富AI客服管家24小时应答、线上诉求反馈“接诉即办”等智慧场景,以数字化手段推动居民急难愁盼高效响应。探索现有空间的市场化、社会化、智慧化建设路径,打造服务功能集成、惠民设施完备的嵌入式服务阵地,引入资源置换、空间盘活、全龄友好场景,让“好小区”更有暖意、“好房子”更加宜居,成为呼应居民心声的“幸福港湾”。

 

友情链接
Copyright (C) 2007-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05034837号 版权所有:中国共产党苏州市委员会组织部 技术支持:苏报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