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活鱼”本是新闻改革中的生动比喻,讲的是要将社会中的新情况、新事物、新问题、新经验以鲜活方式呈现给读者。“活鱼”活灵活现,看着新鲜、读着够味,做调查研究亦应如此——只有到基层倾听“一线声音”,才能号准“病根病灶”、抓到“活鱼”,为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提供有力支撑。
抓活鱼、抓大鱼,首先得破除“思想上不想沉、行动上沉不到底”的问题。有的干部觉得现在信息途径多,手机一按,鼠标一点,各种信息全在眼前,没必要下基层;有的满足于“坐着小车转一转,找个现场站一站,约些干部谈一谈”,做了“井中的葫芦”,看似深到了下面,实则还浮在水面上。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党员干部要不断提高理论认识,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调查研究的重要论述重要讲话精神,切实增强做好调查研究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敢往“深水区”钻,打捞一线“活鱼”,从基层的“牢骚话”“刺耳声”中找问题、找不足,看到最真实的情况、找到最想要的答案。
越是有生命力的“鱼”越是活蹦乱跳、机灵滑溜,要是没“抓鱼”的硬本领,想有收获不容易。得先带好“问题之网”,围绕调研课题把问题提出来、把清单理清楚,将调研单位建设现状、干群结构、任务特点、优长短板等内容了解清楚,做到心中有数,才能进一步确定调研方向、理清调研思路、找清调研重点。要充实调研“工具箱”,既要会用典型调查、全面调查、开调查会等老办法,也要善用统计调查、问卷调查、网络调查等新办法;既要关注发展中的共性问题,也要留意个性诉求;既要看外面的“花瓶和盆景”,也要瞧里面的“后院和角落”。碰到产业发展、民生服务、基层治理等具体课题,要主动邀请群众代表、一线工作者、行业能手共同分析研判,鼓励大家敞开心扉讲想法、提建议,把反映实情、代表民意的“大活鱼”抓上来、捞到手。
抓着“鱼”之后,还得经过细致“解剖”,才能看清纹理、摸透骨架。对调研得来的大量材料,须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方能筛选出最鲜活、最典型的情况。对于那些表面问题,要紧紧抓住解决问题这个“牛鼻子”,能解决的赶紧列问题清单、定解决方案,逐个挂账销号,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碰到那些具有普遍性和制度性的问题、涉及改革发展稳定的深层次关键性问题,就得学会由此及彼联系研究、由小到大拓展研究、由表及里深入研究、由点到面规律研究,把根源和症结找准了,才能精准剖析问题本质,才能写出依据扎实、数据充分、符合实际、管用有效的高质量调研报告。只有这样,才能把调查研究的“后半篇文章”做扎实,让调研真正成为破解难题的“金钥匙”,汇聚起推动发展的强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