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才工作 > 人才服务
今天,苏州以一座城市的名义给各路英才献上最“高”礼遇
作者:管理员  来源:交汇点  发布时间:2020-07-10  点击量:3622 小字号

苏州科学家日启幕苏州科学家日启幕

七月的苏州,热情如火。

今天(7月10日),2020年(第十二届)苏州国际精英创业周暨首届“苏州科学家日”活动正式启幕,1720名国内高端人才携带1822个项目“抢滩”苏州;同时,60余名两院院士及海外院士通过各种形式参与活动,其中40名院士前来苏州参加各地活动。开幕式上,中科院院士钱七虎、中国工程院院士阮长耿两位对苏州有着突出贡献的苏州院士,获颁首届“苏州勋章”,苏州以最高礼遇,向英才致敬、向科学家致敬。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让人才成为新时代苏州‘开放再出发’的最强动力和最亮标识,目前已成为全市上下的‘超强共识’。”开幕式上,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蓝绍敏化身“首席招才官”,向全球英才发出邀约:苏州愿以一座城的名义,给各路英才献上最“高”的礼遇;以一座城的家底,给各路英才开辟最“广”的天地;以一座城的未来,给各路英才点燃最“亮”的人生。

疫情全球蔓延背景之下,各地线下招才引智脚步纷纷放缓或停滞。苏州敞开胸怀邀约全球英才,并以一座城市的名义礼遇各路英才,体现出城市对常态化疫情防控的自信,也展现了苏州对于人才非同寻常的渴求。

01  有什么样的人才,城市就有什么样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在世界文化遗产苏州沧浪亭中,至今保存着一座“名贤祠”,这里收录了596位历史上为苏州作出杰出贡献的人才,其中八成名贤都是“新苏州人”。一块块石刻,静静诉说着这座城市传承千年的开放包容胸襟和格局。

沧浪亭里的五百名贤祠沧浪亭里的五百名贤祠

2500多年的苏州史,就是一部人才史。苏州古代有伍子胥、孙武、白居易、范仲淹、顾炎武等先贤,历史上曾出过60名状元,是著名的状元之乡。近现代有章太炎、叶圣陶、贝聿铭、李政道、吴健雄等大家,拥有苏州籍两院院士126名,居全国城市首位。不管是本土的,还是外来的,一代又一代名人才士,灿若繁星,不仅成就了苏州“郡甲天下之郡、学甲天下之学、人才甲天下之人才”的美名,也成就了苏州辉煌的昨天,更造就了改革开放以来,苏州风云激荡的“逆袭史”。

回望改革开放初期,数以万计的“星期天工程师”来到苏州,帮助乡镇企业发展,推动缔造出“苏南模式”,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史上浓重的一笔。如今,近300万人才生产生活在苏州,26.98万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在苏州,共同打造出地区生产总值位居全国城市第六、规上工业总产值位居全国城市第三、经济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地级市第一。

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蓝绍敏致辞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蓝绍敏致辞

“40多年来,苏州走出了一条紧紧依靠人才、充分用好人才的发展之路,以广大人才的参与、支撑和引领,造就了苏州的科技昌明、百业兴旺,成就了苏州‘中国最强地级市’的惊世蝶变。”蓝绍敏说。

一座城市有什么样的人才,就有什么样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今天的苏州,正面临“弯道超车”“换道超车”的重大机遇。“一带一路”倡议和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自贸区等国家战略在这里汇聚叠加,迫切需要各领域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人才的加盟加入。

今天的苏州,正站在“开放再出发”的历史起点。生物医药“一号产业”面向未来十年宏伟布局,工业互联网的探索实践为“新苏州制造”加速赋能,姑苏实验室等一批重大创新载体蓄势待发。

今天的苏州,正全力打造“人才集聚”“创新驱动”的发展高地。“科学天堂、创新天堂、人才天堂”的氛围浓厚,聚才引智逆势攀高的决心空前,为各路英才乘风破浪、施展抱负搭建了最完美的舞台。

蓝绍敏表示,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让人才成为新时代苏州“开放再出发”的最强动力和最亮标识,已成为全市上下的“超强共识”。在年初的“开放再出发”大会上,苏州已向世界宣布,将用三年左右时间引进1万名高端急需人才,并将引进一批具有重大影响、重大突破的战略科学家、学术带头人、卓越管理者等国内外一流人才(团队),给予“一事一议”“上不封顶”的特殊支持。

共识之下,目标笃定,苏州汇聚英才再出发。

02 科学家就是苏州的“爱”,“硬核”科创就是苏州的“菜”

熟悉苏州的人可能知道,这里不仅有学森路、景润路、祖冲之路等“科学家系”的路名,还荣获吴健雄星、潘君骅星等“科学家系”的小行星命名。本次活动现场,颁给钱七虎、阮长耿两位院士的“苏州勋章”,采用和田玉青玉为基本材质,用苏作非遗玉雕工艺制作。

君子如玉,苏州把她最美的“宝”献给心中的“君子”。

苏州勋章苏州勋章

苏州对科学、对创新、对人才的礼遇从不吝啬。今年1月,苏州开放再出发大会正式提出,研究设立“苏州科学家日”,以一座城市的名义,给各路英才以最高礼遇。4月27日,苏州市人大常委会决定,依照法定程序,将连续举办11届的苏州国际精英创新创业周开幕日7月10日确定为苏州科学家日,开全国风气之先。

蓝绍敏说,隆重举行首个“苏州科学家日”系列活动,就是向全球人才真情告白:科学家就是苏州的“爱”,“硬核”科创就是苏州的“菜”。

的确,人才和科创项目对提升城市竞争力的意义不言而喻,但对标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创新资源高度集聚的城市,苏州的创新吸引力还不够强;与南京、武汉等高教科研资源丰富的城市相比,苏州高校资源偏少,培育本土高端人才和科研人才的能力远远不足,满足不了苏州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需要。

作为“最强地级市”,苏州没有理由不去补齐这样的短板。于是,12年前,苏州就开始举全市之力开办“国际精英创业周活动”。如今,这一活动已成为苏州招才引智一块赫赫有名的“金字招牌”,已累计落户项目5773个,引进、培养国家级重大人才占全市总量一半以上,入选独角兽培育企业将近全市四成,成为苏州集聚高端人才的主渠道、主阵地。特别是在当前苏州倾力打造的产业地标、生物医药产业方面,历届创业周引进落户的项目达853个,占落户项目总数的14.8%,其中亚盛药业还成为了创业周落户企业“上市第一股”。在苏州市自主申报的国家级重大人才中,创业类人才已经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

2020·苏州国际人才创新创业云博会2020·苏州国际人才创新创业云博会

用好“创业周”这张牌,苏州求新求变。与往年相比,本届创业周紧紧围绕开放再出发,坚持“全球引才、全面创新、全年运作、全网联动”导向,方向上进一步聚焦、内容上进一步丰富、形式上进一步创新、功能上进一步提升。特别是重磅上线的“2020·苏州国际人才创新创业云博会”,面向全球推出“1+5+N”内容布局的创业周云上VR展洽馆,全市25个市级政府部门、10个县级市、区以及400多家科创载体和重点企业,重点围绕人才政策、产业载体资源、营商服务环境等方面发布海量图文、音像和多媒体产品等,全年全景推介苏州最优质的创新创业资源和最舒心的国际化营商环境。

03 许你“阳光雨露”,但见“四海来才”

2019年,全国170余个城市发布人才新政,比2018年增长40%。即便在今年疫情期间,一季度依然有超过50个城市发布新的人才政策。

以资金扶持为主的单一政策比拼,永远没有尽头,苏州早已看清这点,因此必须构建一个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一个依托雄厚产业体系打造的创新创业生态,这样才无可替代。

开幕式上,苏州重磅发布“人才创新合作专享图”。作为“苏州开放创新合作热力图”第六张图,“专享图”主打生态牌、服务人才圈,主要包括“享空间”“享平台”“享服务”三部分,汇总创新创业空间、技术创新平台、人才服务生态方面超2000个重点点位信息,与前五张图错位互补,实现数据共享,助力海内外人才一图掌握苏州最强创新生态资源。

同时,苏州还发布了人才新政4.0版,因地制宜打造“人才贷”“人才保”“人才投”、对来苏或“出海”建设独立研发机构的给予最高1000万元支持、探索构建国际医疗保险支付系统、未来三年提供不少于10万套人才公寓……一系列具有全链式、国际范的重磅政策,展示苏州人才政策持续对标升级新成果,以人才国际化引领产业高端化发展。

本次活动共有60余名两院院士及海外院士通过各种形式参加本次活动共有60余名两院院士及海外院士通过各种形式参加

更为重磅的是,苏州还发布2020科技攻关“干将铸剑榜”,鼓励创新主体张榜核心需求,实行“揭榜挂帅”机制。现场贴出的首个榜单,悬榜金额超过81亿元,其中材料科学姑苏实验室首批科研攻关项目悬榜金额78亿元;28家重点企业的30个重大创新项目需求,项目总投入达到37亿元,悬榜金额超过3亿元,各类高层次人才需求累计384名。风云际会,静等英雄揭榜。

苏州,更加聚焦人才来苏面临的“房子”“孩子”“身子”“面子”“圈子”等现实问题,真心实意、真招实举、真金白银,持续优化“人到苏州才无忧”的创新创业生态,让人才心无旁骛干大事、专心致志干成事。这是苏州所坚持“N+1城市哲学”的具体体现:只要别的地方能给人才的支持,苏州不仅都能给,而且还可以多一点,努力让各位人才有更多的安全感、参与感、获得感,有更多的归属感、成就感、幸福感!

有了阳光雨露,还有诗和远方。苏州的好,不必再用过多华丽的词藻去赘述,正如蓝绍敏在致辞结束时,引用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博士在重游苏州时那句著名的感叹:“我不知道天堂是什么样子,如果天堂有苏州十分之一的美丽,那就很好了”。

古今辉映苏州城古今辉映苏州城

现在,苏州这座古老而年轻的城市正以崭新的姿态期待着各路英才的加入。这里是梦里水乡,“上善若水、善利万物”是水韵苏州的独特气质;这里有“争第一创唯一”的雄心壮志,来“无限苏州”孕育“无限梦想”,在“火红年代”成就 “火红人生”。

苏州有万般好等着你,让你没有一个理由不来。

友情链接


Copyright (C) 2007-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05034837号 版权所有:中国共产党苏州市委员会组织部 技术支持:苏报融媒